2004年全省教育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突出重点,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加强管理,巩固成果,创造性地抓好落实,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004年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
——迎接2005年国家对我省的“普九”评估验收,对全省的“普九”工作进行全面复查。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继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规模,完成高中阶段招生计划133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56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2万人,初中后一年职业技术培训招生35万人。
——继续重点发展高等教育,全省完成高等教育招生计划39万人左右,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5万人左右,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4万人左右。
一、加强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治任务,在全省教育系统不断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中。
2.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切实加强高校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高校基层组织建设,认真做好高校党组织关系的划转工作。继续抓好全省高校争创“五好”基层党组织活动,并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党建示范性高校活动。注重高校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抓好高校中层干部的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团等建立学生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加强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指导。加大做好在高等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适时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3.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制发《在全省中小学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意见》,自上而下开展演讲比赛,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继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诚信教育。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的管理。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4.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两课”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两课”教学体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加强高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心里健康教育。继续深入开展以“两创两争”活动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和校园科技创新活动。搞好第九届全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组团参加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排查、梳理不稳定因素,逐步完善维护稳定的长效工作机制。继续做好法轮功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协助有关部门防范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向校园渗透。修订完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预案,及时妥善处理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和有关政治事件。
5.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大力宣传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巨大成就、方针政策、工作思路和重大部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做好高校对外宣传和网络新闻宣传工作,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教育报刊建设和出版管理工作。认真做好第20个教师节纪念活动和宣传工作,促进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
二、落实农村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6.健全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县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管理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对各地贯彻落实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协调落实农村中小学“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及“农村初中食堂改造工程”的指导。推动各地落实省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围绕落实《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部管理的基本要求50条》广泛开展宣传,分期举办培训班,召开经验交流会。
7.继续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巩固“两基”成果,分类指导农村和经济发达地区“两基”工作,全面实现“普九”。推进城镇薄弱初中更新改造工程,解决城镇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继续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进一步扩大免费发放教科书范围,推动各地健全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助学制度。积极发展乡镇中心幼儿园。继续推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8.大力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继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编写一批适合我省特点的短期实用技术教材,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9.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学校三种模式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积极配合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10.继续搞好示范性高中建设工作,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做好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规则,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在促进各地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办学的路子。搞好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的指导、实施和评估、督导、认定。做好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办法的修订、制发工作。
11.深化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生于该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试验并逐步推广,使课改起始年级学生数达到同年级的50%左右。切实加强围绕新课程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建立一批省级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学校。加快新课程教学的检测和评估工作。加大中小学实验教学改革,加快城市学校学生生产实践教育基地和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步伐。继续做好全省普通中学实验室建设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健全中小学教材审查制度和教材选用监管制度。坚持并完善小学升初中就近面试入学制度。积极探索高中阶段招生录取新办法。加强对会考工作指导,完善高中会考制度。
12.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开展以新课程和信息技术培训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加快在职教师学历培训步伐,提高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改革教师培训模式,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师培训。进一步加大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力度。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设。
13.切实做好体育、卫生和安全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高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质量。继续提高艺术教育课程开课率及教学质量。健全学校卫生安全责任制和监测机制,做好饮食卫生管理和防疫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安全知识教育、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做好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14.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做好编制核定工作,严格编制管理,建立编制报告和定期调查制度。全面推进教师聘任制,实行“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积极推进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掌握校长任职条件,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服务期制度,加大教师交流力度。
15.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建立健全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的制度,开展争创“教育强县(市)活动”。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建立中小学校等级评估制度。较大对教育经费投入的监督力度。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职能作用。
16.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装备水平。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研究,开展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积极宣传贯彻《政府采购法》,规范教学设备采购行为,加强教学仪器产品质量监督,提高教育技术装备质量。
三、坚持质量与规模并重,推动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17.继续做好高等学校“三重”建设工作。认真采取措施加强郑州大学“211工程”十五期间建设工作,指导帮助郑州大学在创建全国一流大学上有新的突破。急需明确新一批高校重点学科。完成第十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申报工作。在做好第一批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抓好第二批重点试验室建设。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与使用工作,加快省级特聘教授选聘上岗工作,加强与省级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的联系。认真搞好高等学校布局调整,积极稳妥地做好我省高职学校的设置工作。
18.继续搞好“高等学校扩容建设工作”。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厅直属高校力争完成投资计划30亿元,完成校舍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加强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及其它高校新校区建设的指导和管理,积极推进郑东新区高校区建设。指导高校搞好新老校区合理利用规划,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减轻高校投资压力。
19.巩固提高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加大改革力度,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完善以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
20.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健全高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专业调整和建设工作,突出抓好一批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社会信誉好的示范性专业建设。巩固高教结构调整成果,促进学科的深度融合和优化发展。积极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进一步深化高校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继续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改善高校基础课程教学,鼓励名师讲授基础课。建设精品课程,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室建设。继续改革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工作,推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和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制。
21.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贯彻落实全国教师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教师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的专业、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积极探索非师范喧嚣举办教师教育的新路子,推动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加大高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力度,继续依托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省内重点骨干高校举办高校青年教师研究生班,提高我省高校教师整体素质。
22.积极推进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合同有关部门做好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认真组织科技创新项目评审,加强科研项目管理。
23.进一步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招生政策。认真安排并严格执行2004年度招生计划。继续做好招生政策的调整,保证高考科目设置调整后的规范招生。健全和完善高校招生网上远程录取和网上阅卷系统,建设噪声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处理考生作弊行为,加强考生保密工作,确保高考工作安全。
24.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和传热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统一、开放和规范化建设,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并用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建立毕业生就业率、待业率公布制度。确保实现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于2003年的水平。
25.继续做好普通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加强对高校困难学生的资助,大力做好助学贷款工作。完善资助工作管理体制和资助工作体系,坚持实施“绿色通道”制度及“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认真落实“奖、贷、助、补、减”等有关政策开展经常新助学活动。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6.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制定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划。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更为目标,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促进各项教育的协调发展,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准确定位,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制定《河南省〈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2004—2020)》,做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编辑的前期准备工作。
27.坚持就业拉动,发展职业教育。继续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强化省辖市的统筹责任,鼓励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发展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作,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转变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大力实施“制造业和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计划”,加快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实用人才。积极实施执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大力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进一步促进产学结合。加强与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合作,实行灵活、多样、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
28.实施“农村骨干职业学校‘双百’建设工程”。从2004年起用三年时间重点装备100所县级农村职教中心,重点扶持100所乡镇成人学校。继续认定省级重点专业点,加快省级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评估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促进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29.加强教学改革,突出职教特色。结合我省产业发展需要,开发编写具有我省地方特色的省编制教教材。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月活动”。
30.发展成人教育,为推动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作贡献。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大力开展初中后一年职业培训、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城镇职工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及京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统筹各种教育与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普通高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和广播电视大学的作用,统筹规划和建设终身学习公共资源平台。积极推进建立非全日制教育培训学分认证与积累制度,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与沟通。
31.民办教育工程”,培育教育新的增长极。认真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鼓励进行多种办学形式的试验和探索,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力争我省民办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有新的突破。继续配合省人大和省法制办,认真做好《河南省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的出台工作。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权益,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监管,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壮大提供政策保障支持,逐步形成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推进公办本科院校利用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独立学院工作。配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指导推进企业中小学分离工作。积极引导、推进公办学校改制试验,吸收民间资金办学,协调有关学校与民办企业共同创办民办学校。
32.认真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校园网建设工程,推动示范性网络学院、数字化校园、数字图书馆建设,继续实施优秀网络课程建设,加快高等学校文献保障体系等资源共享项目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加强对河南省教育科研网站的建设和管理,保障网络安全高效运行。在全省教育系统启动实施电子公文网上传输工作。
33.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优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环境。认真做好河南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的调研、论证工作,切实搞好一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启动我省二类城市的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加大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力度,完善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管理手段。
34.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体制。推动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依法落实教育财政拨款“三个增长”政策,保持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认真做好部门预算工作,努力争取和落实重点建设项目经费。推进我省高校收费改革,试行高等院校学分制收费办法。积极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建立社会投资和捐资教育的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发展校办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5.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拓展国内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渠道,推动我省与省外、境外高校之间的“强强合作”和“强项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争取与世界名校合作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做好公派出国留学的选派,加大招收海外留学生规模和引进国外智力力度,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继续加大教育涉外工作宣传力度。积极推进豫沪、豫津教育合作。
五、依法治教,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管理水平
36.继续深入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将活动引向纵深。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新理念,努力增强现代管理意识,突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全省教育工作的管理水平上层次、上台阶、上水平。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加大宣传力度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37.依法行政,提高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做好教育普查工作。积极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制定、宏观调控和监督指导方面的职能。加强科学民主决策,推荐教务公开。实施教育电子政策示范工作,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共参与度。
38.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建设管理,确保基建项目质量。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全面实行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等管理制度。建立高校工程质量检查制度,完善重点工程月报,工程质量季报制度,加大对中小学校建设工作的指导力度,出台《河南省高中建设指导意见》。
39.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大力开展教育宏观政策研究和教育理论研究,充分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推荐实施《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繁荣计划》。加强对省教育科研基地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
六、加强教育系统和厅机关自身建设,树立教育系统良好形象
40.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加强对教育工程和项目的监督与审计,坚决纠正招生工作中的不正之封。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在城镇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进一步规范高等教育收费行为。认真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审计、督导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好 重点疑难案件的督查督办工作。
41.机关部门职能,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成效。认真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厅机关部门工作职责,理顺工作关系,逐步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许可程序。强化机关年度目标任务考评工作,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树立教育系统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42.强教育系统及厅机关干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兴学习之风、实干之风和团结之风、建设学习型机关。健全机关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深化直属单位干部人事工作,加强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的培养培训,切实建立起一支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继续做好老干部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大资金筹措和协调力度,支持教育厅直属学校的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机关工作条件和职工生活条件。
二ОО四年二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