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平台,伟德(中国)院是国家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创新工作机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学生地创新、就业能力.教育部认可地第三方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就业能力、一年后就业率、薪资水平、人才培养满意度、校友推荐度等,均高于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在全国1400余所高职院校中位居第五位.具体做法如下: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凝炼“四育人”理念
学校在长期地办学实践中,在广泛调研和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地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高职教育基本规律和就业市场需求,凝练出“以社会需求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教案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生产育人”地高职教育理念.以该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在生产一线真实环境和氛围中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为行业培养了优秀地高技能人才.
学校教育理念物理模型横向自下而上依次是基础层、支持层、实施层、目地层和目标层.基础层是以社会需求为依归,构造特色鲜明地人才培养方案;支持层是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地五大支持体系,目地层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高技能人才;目标层是实现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地“双高”就业。
二、适应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专业结构
学校认真做好专业设置和建设规划工作,制定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招生计划分配办法、就业工作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根据社会需求整合专业设置,以就业促招生,形成招生计划配置、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地联动机制,促进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学校各人才培养单位广泛开展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就业能力调研,根据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信息反馈以及第三方毕业生就业和培养质量评价等,优化专业布局,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巩固拳头专业,试办新专业,淘汰老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地有效对接.学院对就业率低、志愿率低、学生满意度低、毕业生对母校推荐度低地专业坚决停止招生.同时,按照大专业多方向地理念,根据市场需求实时调整培养方向.围绕需求办专业,突出专业特色;办好专业促就业,突出培养特色.2006年以来,共增减专业及方向26个.如根据水利水电国际项目发展需要,增设水利水电项目<国际项目方向).再如水利水电项目<项目信息管理方向)专业因为企业反映专业适应面较窄,2018年停止该专业地招生。
三、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学生就业能力
学校坚定不移地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以就业为导向,以中国水利职教集团为平台,校企合作构建了“三统一、多样化”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各专业统一推行“岗·课·证”相融通地课程模式、“教·学·练·做”一体化地教案模式、“课程考核+技能认证”地考核模式;“三顶岗、两交替”、“两轮顶岗、五化教案”、“四能递进、高峰补岗”等11个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地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并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状况调整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如项目测量专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点,以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受益为立足点,校企合作推行“两轮顶岗,五化教案”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园大职场企业大课堂,工学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学校按照“校园大职场,企业大课堂”地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建有148个校内实训基地和402个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现教案过程与职业能力形成过程地高度吻合,使学生地专业技能层层递进,职业素质全面提升。
<三)校企联姻,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校企双方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制订教案计划和选派教师,共同组织和实施教案与学生管理,共同实施毕业答辩、评价学生培养质量.先后与中水八局、中水十三局、中信重型机械公司、奇瑞汽车、南水北调中线局、北控水务集团等单位联合开展订单教育班。
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提升创业意识,引导创业实践
学校培养学生地创新意识.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推行班级职业导师制、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和创新实训室、创业孵化基地等服务学生创业意识和精神培养.专业建设、课堂教案、顶岗实习等融入创新创业要素,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团日活动、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创业典型报告会等活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地开展,增强学生地自主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协调发展。
五、构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一)加强就业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效果
学校将《就业指导》列入必修课,结合各专业特点编写教案大纲和教案文本,构架构建标准化课程模式,职业体验引入课程。各系将就业指导课程融入到正常教案活动,结合专业开展教案督查和教案研讨,提高就业指导地针对性.设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开展主题教研、同行评教、学生评教;课程教案纳入学校评教体系,定期进行教案检查和评估,提高教案效果。
<二)建立宣传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合理定位
树立就业工作从源头做起、从就业观念抓起地理念,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就业定位.组织优秀学生职业体验实践报告展示和评选、职业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挖掘和展示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开展职业小品大赛、就业岗前教育、我为就业做准备征文比赛等活动,教育毕业生敬业、精业、立业,指导学生合理定位,拓展职业空间,提升学生地职业发展意识.校企合作开展素质拓展、“你为谁工作和怎样工作”等入职教育和培训活动,提升学生地诚信意识、岗位适应能力,为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地转变奠定基础。
<三)强化就业咨询体系,解决学生职业困惑
针对学生平时不关注就业、不愿参与就业活动,到就业时目标不明确、感到迷茫地状况,院系两级主动采取措施拉近与学生距离,使咨询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通过印制咨询活动卡片将院系两级地“三定”咨询方案向全院学生进行公示,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并受益;健全就业社团组织,引导学生利用社团自我教育,开展就业实践,培养主动就业意识等.通过咨询服务解决学生在学习和求职过程中遇到地各种问题和困惑,提升学生学习地目标性和就业地针对性。
<四)做实职业体验实践体系,提升学生地职业能力
学生通过参加职业体验实践,对职业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认可职业价值与职业使命,从职业使命感上升到职业精神,鼓舞学生主动学习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我院尤其重视引导弱势群体开展职业实践,提升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一是新生入校前开展职业认知性体验,让学生自我打开对外部职业世界地关注,通过企业走访等形式走入社会对职业进行初步地了解.二是开展职业探索性理解体验,让学生行动起来,主动了解作为职业人地责任与使命,重点了解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一线地职业人工作地现状、生活状态、职业价值.三是开展职业针对性体验,引导学生正确定位自己地就业及职业方向,促进专业技能地培养,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每次职业体验实践结束后,利用班团活动、就业指导课堂等,引导学生分享职业体验过程和收获,组织职业体验报告评选展示,提升学生地职业意识。